給想踏進諮商室的你:慢慢來,真的比較快
諮商心理師/林亭孜
在諮商室中,很常會遇到因為有情緒或狀態充分的感到不舒服,導致生活天翻地覆的來談者,通常會在諮商中表達很希望快點找到一個明確且有效的方法,來解決自己目前的不舒服。
先說在前頭,我想當然可以充分理解,當一個人在不舒服時,我們都會很下意識地想要快點找到讓這個不舒服消失的方法,這是很天經地義、合理的;
然而,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感冒的經驗一樣,去看了診、拿到了感冒藥,也仍舊需要在那段時間中,好好的看重自己身體的需要、調整作息並好好休息,那樣的不舒服才會有機會在更短的時間內,不僅是好起來,還能夠讓生活調整到一個更加健康的狀態。
而當我們在面對生命經驗或心理的不舒服,我們通常想到的可能是「那我花更多時間在工作/家庭/學業上」、「我就不要去想/看/聊」,想辦法不要去觸碰到那個會引發我們不舒服的「開關」,好像它就不存在,然而,最終往往會發現,那個不舒服縱使未被提及,卻會像是背景音一樣,變化在生活的周遭,只是我們有沒有覺察到而已。
那你說,我馬上就要投入一個自我整理,把自己的傷疤都揭開、讓自己搞到很難受,才是面對的一種態度嗎?那也不盡然是。
往往我們人在面對不舒服的情境,會下意識的落入「戰或逃」(fight or flight)反應,簡言之不是逃避就是用一種直面的方式讓自己去面對,但若是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,可能非但沒能好好的去處理過去的經驗,反而還讓自己感到更不舒服或是更加挫折。
所以,若想要有一個機會照顧自己、回觀自己的經驗又該怎麼做呢?其實,療癒往往來自於,當自己要面對內在的經驗時,能如何一步一步傾聽自己的需要,包含找到合適自己的自我療癒方式,在合宜的金錢、時間及對象上,能夠安全的找到與自己經驗貼近的方式,那其實就是自我療癒的開始了。
而在諮商空間中,通常會有兩個在生活中素未謀面的人,一是諮商師、二是來談者,一起藉由諮商的會談相互認識,理解來談者的需要,更理解諮商師的風格,然而就像認識新朋友,有的一拍即合、有時則難以避免在尋覓療癒的過程中需要磨合的可能。
然而,那也已經是一種「探尋自己需要」的重要路徑,畢竟,當知道自己需要什麼、能給自己什麼,那就已經是在照顧自己上,一個很重要的方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