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伴好難,也好重要

諮商心理師/蔡依華

 

面對親人、朋友的抱怨或情緒,你通常會怎麼回應呢?

有時出於好意想幫忙解決問題,或是急切地想讓對方擺脫負面情緒,人們很容易在這種狀態下給出建議。其實,身處負面情緒中的人,最需要的不是建議,而是被理解的感覺。

或許大家也聽過不少讓人感到不舒服的「鼓勵」或「建議」,以下想分享三個常聽見的句子以及不適合使用的原因。最後,也會提供陪伴時,可以說什麼、做什麼,讓大家參考。

1.「你不要想那麼多,快樂過一天不是很好嗎?」
有時候人們正是因為安撫不了心中的懷疑與不安,才會無法抑制地往壞處想,在這種安撫不了自己的時候,又做不到他人口中的「不要想這麼多」時,會更覺得無法掌控、更加挫折。

2.「其他人也經歷過……,你看他們現在都好好的,就是要轉念!」
在經歷重大情緒起伏的當下,人們的視野會被限縮到自己所遭遇的事情上,不太容易沒有心力去思考或理解別人的經歷,這樣的話語也容易讓當事人產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、不夠好,才沒有辦法度過這個狀態的沮喪感。

3.「你看你還有工作、家庭、經濟能力……,比起其他人已經很好了啦!」
表面上看起來是鼓勵當事人往好的一面看,實際上這種「自己好像已經很幸運了」的話語,會讓人覺得再多表達自己的無力、焦慮或憂鬱心情,好像顯得很不知足,變得更難以啟齒。

身為陪伴者,可以怎麼做呢?

你可以關心對方的日常生活情況,讓對方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,有時藉著你的詢問,還能讓對方分散注意力,不會一直鑽牛角尖下去。
「今天過得怎麼樣?」
「今天做了什麼?」
「現在心情怎麼樣?」

讓對方知道需要的時候可以找你,例如:陪同吃飯、看醫生、聊天這種生活小事,也完全可以。
「如果需要,我可以陪你去看醫生」
「我們可以一起吃個午餐/晚餐」
「想找人聊天的時候你可以傳訊息/打給我」

陪伴的重點不是說服對方該怎麼思考、該做什麼,而是接納他當下的感受。透過你的肢體、語言、音調、問候,或者是你們之間的小默契,讓對方知道──他,並不孤單。
© Copyright - 依懷心理諮商所
- design by Morcept
預約諮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