勵志故事沒有告訴你的事
諮商心理師/劉宇庭
「我有時害怕勵志的故事,我怕大家會誤以為,做不到是因為我不夠努力。」
身為一個除了在諮商室裡做心理專業工作,也經常在諮商室外的場合拿起麥克風分享心理健康的心理師,我知道台下的聽眾們除了專業性的內容外,也很需要透過故事的分享來感受跟理解某些概念,或透過故事激起的共鳴來接納自己、甚至找到某些動力。
但在各種故事裡頭,我最擔心,有時甚至害怕的,是勵志的故事。
勵志的故事有幾種常見的特質,主角通常經歷過多數人都認為非常辛苦的生活,以常人很難想像的努力和堅持,克服了難關獲得成功以及圓滿。
因此當我們讀著勵志故事時,很可能會產生以下的誤解,認為他人這麼艱難都可以克服了,為什麼我做不到?於是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?是不是缺乏抗壓性?而在這個檢討的過程中更令人傷心的是,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沒收了自己「感覺辛苦」的資格,認為這樣的自己有什麼資格喊累抱怨,於是更難允許自己停下來休息或找尋幫助。
但勵志的故事忽略了幾件事:故事裡成功的要素很可能只限於當下特定的狀況,並不能延伸到我們面對的狀況也適用;故事裡有他們想要強調的主軸,因此會省去與主軸不同的故事情節,例如主角可能也有感到退縮的時候;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存在許多差異,適合故事主角的面對方式並不一定適用於我們,硬要套進同樣的框架裡甚至會帶來傷害;每個人對於成功、或者所謂幸福的追求以及定義都不一樣,他的美滿人生對你來說不一定是幸福的。
因此每當我還是必須說個故事舉例,而不巧這個故事又蠻勵志的時候,我會加上這段說明:
「請把這個故事當成參考資料,而不是正確答案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