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”接納”再學習”管理”

諮商心理師/劉宇庭

當談到對「情緒管理」的印象時,最常出現的回答是要保持平常心、不要情緒起伏這麼大、不要被情緒帶著走、希能盡快平復情緒等,總歸來說聽起來情緒像是個容易失控並帶來麻煩的壞傢伙,但事實真是如此嗎?

從社會文化下的角度,使用「情緒管理」這樣的詞彙,便暗示了期待情緒是可控的,並且這個可控程度跟我們管理情緒的能力好不好有很大的關係,因此或許我們在成長與生活的過程中都曾有過因為展現情緒,而被責怪不成熟、任性自私等等的經驗,於是許多人也因此期待自己能總是心平氣和,並以此為改進的目標。

但讓我們先放下社會文化,從生命演化的角度來看,生物會演化出與情緒關聯的腦部結構,不就代表了「情緒」其實對於生物能夠生存下來是有意義與重要性的嗎?事實上,情緒代表的一部份正是我們對於當下環境、人事物所做出的反應,而當環境會改變、周遭人事物也不盡相同之下,如果我們的情緒只有單一的平靜,那麼又要怎麼因應這一切的變動呢?

在談情緒管理之前很重要的是,我們要意識到情緒不是來找麻煩的,而是幫助我們對於外在環境與內在需求保持連結、有感覺的去理解當下的狀態並回應自己最真實的需求:憤怒的背後可能是有我們想捍衛的事物、恐懼是為了提醒自己要努力避開危險、而喜悅鼓舞我們繼續追求想過的生活等等。

這些情緒不一定會是舒服的(甚至大多數不是),但能夠感受情緒而不是抗拒、壓抑它的存在,才能幫助我們適應環境,同時靠近自己。
© Copyright - 依懷心理諮商所
- design by Morcept
預約諮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