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係不只談公平,更談感受

諮商心理師/張瑞元

影響一段親密關係的品質高低有許多因素,在其中,「付出/收穫」的議題常讓許多伴侶耿耿於懷,也是吵架時的熱點之一。在思考一段關係時,你是否也曾想過這個人「值不值得呢?」或者會不會有更好的可能?許多時候我們其實在衡量自己的付出與收穫,畢竟,如果一段關係只有單方面的付出,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,久而久之也會覺得不公平,也難以為繼。

 

在討論關係議題時,公平理論(equity theory)提醒我們,公平的關係模式,會讓伴侶彼此感到最快樂,感情也穩定。假使其中一方收穫過多或不足,對於關係都會感到不自在,像是收穫過多者往往覺得有罪惡感,認為自己不值得被這樣對待,也會擔心回報不起對方;而收穫過少則會覺得委屈不公,抗議其付出卻沒有得到回報。

 

公平理論的概念似乎可以說明很多伴侶爭執的原因,但細究其中,我們也會發現,所謂「公平」也真的不容易─因為對於每對伴侶來說,重視的事物價值不同,所以很難有統一的衡量標準。像是其中一方付出許多心力時間維持各種家務,但另一方卻指責沒有為家庭經濟帶來貢獻,就反映他們看重的價值不一致。也難怪乎,付出的人沒有覺得被肯定和回報,因為對方沒有覺察其付出和犧牲。

 

這也提醒著,當爭執發生,伴侶需要好好核對彼此的感受,聊一聊在這段關係中,他們認為自己的付出和期望的回報是什麼?當彼此能夠對焦,才有機會協調出對雙方更公平的一段互動關係。當感受對了,能夠被看見與照顧,就不會斤斤計較於付出多少,因為心中知道,自己的付出不是白費,而是有被好好對待與回應。

© Copyright - 依懷心理諮商所
- design by Morcept
預約諮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