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顧自己內心的家

諮商心理師/張瑞元

想到「家」,你覺得是熟悉抑或是陌生?是親近又或者讓你想保持距離呢?
講到家,我們總有好多的故事與回憶。特別是成長過程中與家人的互動,形塑了我們的性格和行為模式。就算長大,離開了原本的家庭,我們還是不自覺受到許多影響—

得到支持和肯定的孩子,長大後變得有自信。
被批評、貶低的孩子,在關係中總是焦慮而不安。

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。家庭既可能帶來愛,也帶來傷。而愛與傷都會在我們身上留下印記。就算當事人和我們的距離已經不同了(如長大後搬出來獨立),甚至已經離世,但那些印記仍然存在我們心中。

這是因為我們心中也有一個家庭,儲藏著過去所發生的點點滴滴。那些過往的片段、聲音、感受,就這樣被記著。你是否曾留意過呢?以下這些線索,或許可以提醒你:

1.當情緒湧現時,腦海中是否有伴隨某些聲音?例如:「你不准哭!」、「生氣是不好的」,留意這些聲音,是否讓你想起過去家庭的經驗?這些聲音又是用誰的語氣在說話呢?

2.當經歷關係的變化,如交往、分手、吵架等,感受一下身體與心裡,是否有浮現一些過往的片段?也聆聽內在的聲音,這些聲音可能會說:「沒關係,你還是很棒!」、「你不值得被愛」,注意這些聲音,又是用誰的口吻在說呢?

家庭在我們心中銘刻愛與傷,當我們學會看顧自己內心的家,也就更能與自己好好相處。

© Copyright - 依懷心理諮商所
- design by Morcept
預約諮商